介定台灣福建話的韻類與韻部
新 第22卷 卷 第 2 期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篇名 | 介定台灣福建話的韻類與韻部 |
作者 | 張裕宏 |
類型 | 論文 |
頁數 | 143~193 |
下載 | |
語言 | 英文 |
關鍵詞 | |
中文摘要 | 在已成立的單音節有聲調語言音節徵性中,聲調、喉化及鼻化三者有細分台灣福建話韻類的作用。除此等上加成數之外,介音也有類似的功能。這些「押韻成素」總計有十二個聲調、一各喉化作用、二個介音。台與主要元音、後滑音及韻尾之組合,可歸納成a,aj,av,aB,aD,aG,e,eD,eG,i,iB,iD,u,uB,uD,uG,o,ov,oB,oG等二十個韻部〈B,D,G表示韻尾的發音部位〉。上述十六個押韻成素運作於這二十個韻部共得六百韻類,扣去空韻,實有四百二十八韻類。 已徵性來介定韻部與韻類,可對台語歌的韻律作音韻學上的解釋,並可從而介定「扑驚」〈a韻部〉或「風速」〈oG韻部〉等為「疊韻詞」。然而,陽聲韻與相對的入聲韻未曾使用於實際押韻,此乃因語感在語言學上與文學上有所不同。 |
作者:
張裕宏
類別: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