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華學報
ISSN 0577-9170; DOI 10.6503/THJCS

   Cover

中國傳統候氣說的演進與衰頹

新 第23卷 卷 第 2 期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篇名

中國傳統候氣說的演進與衰頹

作者 黃一農、張志誠
類型 論文  
頁數 125~147  
下載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中文摘要

  中國古代有關侯氣過程的具體敘述,首見於東漢蔡邕的《月令章句》,但直到南北朝的信都芳以機巧假造氣應後,其說始漸為社會所普遍接受,並演變成中國科學史上最大的騙局之一。後世之人雖然屢測不驗,然因此說透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理念,將度量衡的標準、樂律的元聲及地上的政事、天上的節候均漂亮地結合在一塊,已至少有人敢正面質疑此說。在測候不效且不願放棄候氣說的情形下,大家只得藉口「古法失傳」,或將失敗的結果比附於政事,甚或乾脆假造氣應。


  學術界質疑候氣說的聲浪,是直到明中葉以後才開始湧現的,這一方面當拜當時音律學蓬勃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或亦受到實學思潮濫觴的推波助瀾。其中身為明宗室的朱載堉,可說是歷史上批判候氣說最有力之人,其立論乃建立在嚴密的實測結果上,此是先前甚至後世其他的質疑者所難望及的。惟因後氣說早已深植人心,以致朱式的實驗對社會的影響並不很大。直到康熙八年時,後氣說始遭官方棄絕,其事的發生應有相當程度是受到當時南懷仁成功平反「曆獄」一事的波及。


  後氣說在理論和實驗難於契合的情形下,竟然能靠少數投機者的造假以及人們對此說的憧憬,再古代中國人的知識經驗中屹立達約兩千年之久,可也算得上是科學史上的一大異數。 

 

 

作者: 黃一農、張志誠
類別: 論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