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第26卷 卷 第 4 期 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篇名 | 民國初期關於中國畫革新的論爭 |
作者 | 沈揆一 |
類型 | 論文 |
頁數 | 221~257 |
下載 | |
語言 | 中文 |
關鍵詞 |
革新,國粹,現代性 |
中文摘要 | 如何傳統繪畫適應現代性,這一問題自本世紀初來一直困惑著中國的畫家和學者。面對儒家觀念的衰退和現代西方的強勢,本世紀初中國知識階層似乎陷入一兩難困境,躊躇於自己的傳統和西方的現代性之間。在美術界,所關注的焦點是中國繪畫需要革新,但是在西方藝術的影響和衝擊下,如何對具數千年歷史的傳統繪畫加以定位;中國畫家如何回應現代性,是應該徹底摒棄傳統以“全盤西化”,還是固守傳統,抵制任何西方影響,或者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改良或革新傳統繪畫。這些難解的問題於1920年1930年代引發一場全國範圍的激烈的論爭。美術界因此基本上分成了兩大陣營,一為“革新派”,另一為“國粹派”。 “革新”與“國粹”雙方都意識到歷經數百年的沉滯後,傳統繪畫中無意義的摹古不可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中國繪畫的革新不可迴避。然而,“革新派”,其大多成員在歐洲或日本接受西方美術教育,感嘆於西方畫家們的造型方法和技巧,認為中國繪畫的革新務必採西方之法。這一陣營的代表有徐悲鴻,林風眠,高劍父,和汪亞塵,盡管對如何用西方之法革新中國畫各有不同的看法。 在另一方,“國粹派”,面對西方影響的挑戰和“革新派”的抨擊,試圖在傳統中國畫自身之中尋找出路,並視捍守中國畫傳統為己任。事實上,他們並不拒絕對中國畫以革新,也同樣試圖摒棄清代的摹古風氣,但他們堅持應以復興唐,宋,元期的繪畫風格來拯救傳統繪畫,而非引入西方影響。金紹城,陳師曾,黃賓虹,賀天健,鄭午昌可視為這一觀點的代表。 本文將通過兩方在這場論爭中的主要論點的回顧,把這一論爭放入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中加以闡釋和理解,探討這場論爭對現代中國美術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