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第30卷 卷 第 2 期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篇名 | 漢賦漢俗互注示例並推論 |
作者 | 朱曉海 |
類型 | 論文 |
頁數 | 143-191 |
下載 | |
語言 | 中文 |
關鍵詞 | 袚褉,見鬼,漢賦 |
中文摘要 |
任何時代的作家都不是上帝,可以超越歷史文化的脈絡進行創作。不論當事人自覺與否,或是否刻意離經叛道,都依舊會在一定程度內受到處身的文化習尚制約。因此,從精確理解漢賦這方面來說,顯然不能將作品抽離孕育它的文化土壤,孤立地單就作品本身來重構作者當時欲傳達的訊息、情境,其弊病恐非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能喻。更大的弊病將使得漢賦研究缺乏鳥瞰式的省思-好比:敘寫時,為什麼某些部分點到為止,某些部分卻不吝筆墨大加鋪陳?為什麼某些題材早先不出現,後來方盛—導致漢賦的某些特質始終不彰。至於從研究漢代習俗這方面言,除了漢畫、漢簡、漢鏡、漢墓等,當時最風行的文類:賦,豈不同樣應屬當運用到的素材?文學創作畢竟是社會活動之一,爲研究當時社會習俗不可或缺的一個視角。漢賦充斥特殊名物,又多瑋字、連綿詞,令人望之卻步,固然是以往它們較少被稱引的原因之一,學門間無形建立的畛域的部分或許更屬癥結。實則若從事實經驗界定史料,文學領域所能提供的不僅是外在、已發生的部分,還包括內在經驗到及外在可能發生的部分,較諸一般意義的史料更具深、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