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第37卷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篇名 | 國家社稷存亡之道德: 春秋、戰國早期「忠」和「忠信」概念之意義 |
作者 | 佐藤將之 |
類型 | 論文 |
頁數 | 1-34 |
下載 | |
語言 | 中文 |
關鍵詞 |
「忠」,「忠信」,中山王陵X器銘文,<忠信之道>,<魯穆公問子思>,《國語》,《春秋左傳》 |
中文摘要 | 本文的目的在於釐清「忠」和其複合詞「忠信」概念的內涵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演變及其思想史上的意義。一般而言,過去對中國古代「忠」的概念的研究大體上都認為,戰國時期所進行的君主集權和官僚制度的形成,促成原來「真心」義的「忠」字變成「為君效勞」義的「忠」字之變遷。反之,本文經過《國語》和《春秋左傳》、中山王陵X器銘文、以及新出土的「郭店楚簡」<忠信之道>和<魯穆公問子思>中的「忠」字變用例之分析,乃試圖論證,春秋到戰國的社會變化和新的國家與社會秩序之形成,應該首先促進了認同社稷之主張,因而從春秋到戰國時期之「忠」和「忠信」之意涵原來就與政治意義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忠」概念之核心意涵乃係能貢獻國家社稷的繁榮和安寧之行為,以及其實踐者的「誠懇」之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