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華學報
ISSN 0577-9170; DOI 10.6503/THJCS

   Cover

從閩方言看切韻一二等韻的分合

新 第19卷 卷 第 2 期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篇名

從閩方言看切韻一二等韻的分合

作者 張光宇  
類型 論文  
頁數 165~193  
下載  
語言 英文  
關鍵詞  
中文摘要

  從陰、陽、入的配對關係去看《切韻》一二等韻,很看就可以看出音韻擬測上元音分佈的問題。陰聲韻中有的一攝有一二等,有的一二等不同攝;咸、山兩攝各有一二等,舌根尾韻一二等分攝。這種分佈狀況給音韻研究帶來不少難題。本文從閩方言材料說明宕攝一等和梗攝二等之間的關係平行於咸攝一二等、山攝一二等,這是方言的很大特點,其中二等系列包括“蟹”、咸、山、梗”諸攝,別的漢語方言如有一二等對立,其對立情況是“假、咸、山、梗”一系,江西安義方言可為其對比模型之代表:


1.切音韻類                 2.建陽類                      3.安義類


麻 二  蟹   歌 一       *a     *ai       *a          *a    *ai   *aa 


二            咸一         -       *aim    *aam      *am   -    *aam


二            山一         -        *ain    *aan       *an    -    *aan


 梗二            宕一         -       *aiag  *aang    *ang  -    *aang


  經由上面兩個對比模型,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從“等”看《切韻》不全等於從“攝”看切韻。換句話說,“等”和“攝”並不是相同的音韻基礎上的產品。把它們視為相等,並框在《切韻》上,不只會誤解《切韻》,也會扭曲漢語語音史。《切韻》堂奧极深,“等、攝”只是兩個窗口。沒有“窗口”無以透視“堂奧”,但是“窗口”所見只是“堂奧”的側面。這種情況和西方印歐語歷史比較研究有某種相似之處。俄國喀山語言派奠基人博杜恩‧德‧庫爾德內〈Jan Baudouin Courtenay 1845-1929〉說:

                 比較語言學的奠基人不是對全部阿里安印歐語的結構作同等的說明,

      只是把它同梵語進行比較,而且他們是通過這個窗口去觀察其他語言,

      並迫使它們遷就梵語的範疇。

 

作者: 張光宇
類別: 論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