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華學報
ISSN 0577-9170; DOI 10.6503/THJCS

   Cover

動物化文圖與清末反教排外運動

新 第28卷 卷 第 4 期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篇名 動物化文圖與清末反教排外運動  
作者 黃賢強  
類型 論文  
頁數 461-485  
下載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動物意象,反教排外運動,涼血動物,《謹尊聖諭辟邪全圖》

中文摘要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動物化文圖以成為中國社會和政治運動中一種有效的煽動工具。本文探討這類諷刺的語言和圖畫的發展,並討論哪些動物常被引用及為何被引用。更分析在什麼歷史環境下,不同的動物或同一類動物在不不同時期的反教排外運動中,有什麼不同的時代意義。作者研究發現,在清末排外運動中,動物化文圖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即19世紀後期,由於外國傳教士陸續到中國內地傳教,引起保守的紳民不滿。這些反教人是製作各類文宣,嘲諷天主教徒為豬和羊,而將自己喻為證義和勇猛的虎和獅。他們自信得到天神和天降的協助,進行殺豬宰羊的群眾運動。因此,造成教案疊起,並促成義和團事件的發生。在第二階段,也就是義和團事件之後,反教人士的銳氣被八國聯軍挫敗,並開始悲天憫己,將自己喻為任人宰割的牛、羊、馬類。而原來代表正義的虎和師,則轉變成凶惡的西方列強的化身。同時,中國人也開始反省自己民族的弱點,要求同胞自覺自愛,不為列強索分析和利用。烏龜等類的動物,或是涼血動物之類的詞,也開始普遍地使用,也嘲諷叛國者和民族敗類。由此可知,動物化諷刺文圖的使用和演變與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 黃賢強
類別: 論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