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華學報
ISSN 0577-9170; DOI 10.6503/THJCS

   Cover

學術與政治之間:試論秦皇漢武思想政策的歷史意義

新 第30卷 卷 第 3 期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篇名 學術與政治之間:試論秦皇漢武思想政策的歷史意義  
作者 王健文  
類型 論文  
頁數 253-296  
下載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學術,政治,政治秩序,文化秩序,聖王,道術,官師治教
中文摘要

  自從禮崩樂壞、封建解體,王官學散而為百家學,政治與學術分離之後,威權日高的帝王與以道自任的士人,就存在著矛盾與聯合的雙重關係。這樣的雙重關係,分別在帝制中國方興未艾之時,有了兩次重大的表現。首先,是帝王鎮壓士人,政治全面地介入支配學術。其次,是政治獎勵學術,將學術引進政治的領域中。兩次的主導者,分別是秦始皇與漢武帝。



為什麼在這帝制中國草創時期,前後兩個王朝相繼地實施儘管內容與形式都不相同,但精神上一致的思想統一政策?換言之,何以兩代的統治者會覺得思想必須統一,而且必須統一在政治力當中?除了從權力運作的角度觀看之外,是否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歷史傳統中的哪些特質?再者,從士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又是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局?他們對學術與政治的關涉又抱持著怎樣的主張?他們對於思想必須一統的認知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這篇論文嘗試解答的問題。


本文的結論是:從封建中國到帝制中國,在舊秩序已崩毀、新秩序未建立的間隙中,思想空前開放,人們脫出舊的觀念規範,馳騁異說,時相辯難,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璀璨奔放的思想自由期。在這期間所創造的概念世界,也深刻地規範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社會。但是,在當時不只是統治者厭惡私學巷議對政治權利的挑戰,諸子百家也多視為「道術分裂」的時代,憂心「道術」之往而不返。


但是,怎樣才能重回「道術為一」的原鄉呢?有人在思想戰場上開火,有人援引政治權力的介入。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卻不曾有人想過可以「繞過政治」的實踐之道。因為「學」與「仕」的分離,既讓志於道的士君子失去了行道的憑藉,也讓貪於利的游士失去了政治與經濟上的權利。因此追求「學」、「仕」合一,成了幾乎所有士人共同的心聲。同時,只有「學」與「仕」合一,「學者」所認知的「道」,才有藉由「政治權利」的行使而實踐的可能,也才可能達到「道術為一」的理想境界。


但是,分裂之後的合,只是以「此一」合「彼一」,永遠不能回到原來渾然如一的整體,思想如此,「學」與「仕」的合一亦復如是。而「學」與「仕」的合一,事實上在秦皇、漢武時實現了。帝制中國初期,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開始碰頭了。不再像戰國時代王公大人與游士獨立自主的活度空間,政治力量要求能夠介入文化秩序之中。不必論秦始皇的「以吏為師」是赤裸裸地以政治領導學術,即使是漢武帝的「以師為吏」,也不能忽略在「吏」與「師」之上,還有個「聖王」角設的界定與作用。由於各家思想中對「聖人」如何成為個「王者」,或是毫無管道,或是設下了極高門檻,因此在現實中知識與權力的天平,始終是要傾斜於權力的一方

 

作者: 王健文
類別: 論文
瀏覽數: